万雨浩2014年从中南民族大学毕业后,就加入了武汉邦信小贷。两年的信贷工作中,他始终秉承着“服务客户,奉献公司”的理念。无论金额大小,期限长短,他都用心调查每一笔贷款项目,把客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万雨浩用行动书写着自己的普惠故事,也践行着自己的小微金融梦。

邦信助力,小微贷款让梦想再次腾飞
万雨浩的第一位客户叫赵庆,27岁的他因为对网游行业的热爱和对网络游戏的精通,放弃每月上万元的工作自己创业,于2015年3月筹备开设网吧。然而,赵庆缺乏投资经验又追求高品质,网吧装修还没有完成,流动资金就已耗尽,面临无法开业的困境。
此时赵庆最先想到了向银行贷款,由于网吧未开业无收入,银行很快就拒绝了他的贷款要求。失望的赵庆沉迷在了自己的网络世界之中,偶然的百度搜索,他了解到了武汉邦信小贷,通过与万雨浩的沟通,他逐渐放下了对“小贷公司”的成见,提出了贷款申请。经过多重现场考察, 万雨浩分析网吧开在学校附近,客源稳定租金也低,加上赵庆网吧管理经验丰富,盈利应该不成问题。赵庆申请的金额不大,房产抵押率低,综合各方面条件,是一个优质的客户。 万雨浩于第一时间写报告上会,让赵庆于申请第四天就拿到了贷款。
邦信的贷款解决了赵庆的燃眉之急,获得融资后,他立马进行了后续装修,网吧得以顺利开业。由于高品质的装修和优良的服务,网吧很快就赢得了附近居民的青睐,生意非常红火。“开门红”给了万雨浩信心,也让他更加坚定的在邦信的普惠金融之路上走下去。

扶危济困,帮助低收入群体改善生活品质
55岁的谭洪明是武汉本地人,五年前在火车站附近租了一间70年代的老房子,改成供低收入群体入住的小旅馆,为了节省房租和照顾生意,他和老伴就住在其中不足10平方的一个房间。谭洪明的儿媳在母婴店工作,收入不高,儿子骨折在家养病,孙女刚一岁,生活很拮据。2015年底,一家五口唯一的住房由于内墙装修问题严重渗水,急需几万元现金维修,可儿子刚做完手术,家里的积蓄所剩无几,银行贷款要求高审批慢,谭洪明一夜间愁白了头。就在这时,渠道向其推荐了万雨浩。得知客户是个“困难户”,万雨浩犹豫了,然而来到邦信这段日子让他懂得,相比银行的“嫌贫爱富”,邦信更肩负着一份扶危济困的社会责任。他第一时间找到谭洪明展开了尽调。万雨浩发现,小旅馆虽然不起眼,每月都有6000元的净利润,再加上儿媳月工资3000元,还款来源可靠。虽然房产状况一般,但谭洪明申请的金额小,抵押率低,完全符合公司的贷款审批条件。为了让客户一家人安心快乐的度过新年,万雨浩加班加点,于年前就向其发放了贷款。
收到贷款后,谭洪明用一部分资金解决渗水问题,剩下的入股儿媳上班的母婴店,一家人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自2016年1月29日放款以来,谭洪明每月都按时归还本息,从未出现过拖欠的情况。
“这笔贷款,是真正的草根金融。对于低收入群体,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一味的采取拒绝的态度,我们做的就是小微金融,应该放下身段,深入到草根之中,从中寻找目标客户,而不是与银行抢客户。”万雨浩说。客户满意的笑脸和感激的神情,让万雨浩感受到了这份工作的价值所在,也让他明白了邦信所做的是能够真正帮助他人的事。
万雨浩的普惠金融故事是平凡的,他只是通过一份工作,尽自己所能地为每一个小微客户提供基础的信贷服务。然而他的故事又是不平凡的,正是无数个像他一样的肯沉下身、弯下腰践行小微金融的信贷员,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解决着小微企业、三农客户普遍存在的“融资难、融资慢”的问题。好金融就是让信用成为财富,让金融成为给人们带来改变命运机会的工具。给予被传统金融排除在外的小微、三农更多关注,让他们平等享有利用金融服务脱贫致富、改变命运的权利,这才是真正的普惠金融理念。
来源:东方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