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financialnews.com.cn/pl/cj/201702/W020170215306557696624.jpg)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2017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CPI环比上涨1.0%,同比上涨2.5%;PPI环比上涨0.8%,同比上涨6.9%,1月份CPI和PPI同比涨幅均超出预期。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表示,1月份CPI同比上涨2.5%,主要受非食品价格超预期上涨影响,原油价格因素推动1月份CPI同比多增约0.4个百分点。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表示,剔除食品和能源以外的核心CPI逐渐上升至2.2%,当前整体物价水平明显回升,核心CPI的适度上涨反映经济运行回暖。
受春节因素影响CPI环比和同比涨幅扩大 环比看,1月份CPI上涨1.0%,涨幅比2016年12月份扩大0.8个百分点。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绳国庆分析表示,一是受节日因素影响,食品价格环比上涨2.3%。其中,鲜菜、鲜果、水产品和猪肉价格环比涨幅分别为6.2%、5.7%、4.4%和3.4%,合计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42个百分点。二是寒假和春运期间出行人员增多,交通和旅游价格上涨明显,飞机票、旅行社收费、长途汽车、宾馆住宿价格环比分别上涨18.6%、11.1%、3.4%和3.2%,合计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23个百分点。三是受国内成品油调价影响,汽、柴油价格环比分别上涨4.7%和5.2%,合计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09个百分点。
与2016年和2015年春节所在月份相比,今年1月份1.0%的CPI环比涨幅分别低0.6个和0.2个百分点。谢亚轩表示,主要原因是受暖冬影响鲜菜价格环比涨幅远低于前两年春节月份。
1月份,CPI同比上涨2.5%,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绳国庆表示,从分类看,交通和通信价格、旅游价格、食品价格三项合计影响CPI同比涨幅扩大约0.35个百分点。绳国庆还表示,在1月份2.5%的C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影响约为1.5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0个百分点;2月份由于“春节错月”和上年同期基数较高,翘尾影响将明显回落。
PPI同比涨幅继续扩大环比涨幅回落 2017年1月份PPI同比上涨6.9%,涨幅比上个月扩大了1.4个百分点,延续了上涨态势。从行业看,同比涨幅最大的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今年1月份PPI与CPI同比涨幅剪刀差继续扩大至4.4%,创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新高,需警惕PPI过快上涨带来的通胀压力。
PPI保持同比快速上涨势头,但环比涨幅有所收窄。1月份PPI环比上涨0.8%,涨幅比上个月缩小0.8个百分点,此前连续四个月的涨幅扩大中止。
刘学智表示,虽然主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均有所上涨,但涨幅普遍有所收窄。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煤炭开采和洗选、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环比分别上涨2.1%、1.8%、1.7%和0.1%,涨幅比上月分别缩小5.9个、0.7个、1.7个和2.3个百分点。纺织服装和服饰业环比价格出现下降,为-0.1%。从环比走势来看,未来PPI持续上涨态势可能放缓。
物价上涨或难成持续趋势 对于当前物价形势,刘学智表示,大宗商品价格回升,工业领域产品价格加速上涨,并逐渐传导至消费端,带动剔除食品、能源以外的核心CPI持续上涨。经济运行缓中趋稳,应坚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基调,调节好货币闸门,这有助于货币投放平稳与流动性整体稳定。
对于未来CPI涨势,刘学智认为,由于2月份翘尾因素下降,未来CPI涨幅可能回落。全年来看,年中5、6月份CPI同比仍有走高可能,但下半年随着翘尾及新涨价因素的回调又会重新回落。全年通胀压力并不明显,不过仍应关注核心CPI的持续上涨态势。
1月份PPI同比上涨6.9%,高于市场预期,继续陡峭上升。温彬表示,去年以来,受内需增加和去产能持续推进的影响,上游行业市场供求关系得以改善,采掘、原材料等行业价格涨幅继续扩大,进一步推高生产资料价格。预计未来数月PPI涨幅继续保持在高位。
刘学智表示,今年去产能工作力度加大,可能从煤炭、钢铁向其他更多行业展开,刺激相关行业的产品价格上涨。不过,钢铁、煤炭等领域产品价格已经高涨,未来进一步冲高的可能性不大,可能出现阶段性回调的可能。
从环比数据看,1月份PPI环比涨幅已经出现收窄。刘学智认为,未来工业产品价格上涨的动力趋弱。预计2月份PPI同比涨幅还会有所上升,之后随着翘尾因素减弱及工业需求的趋缓,下半年涨势将有所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