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两个月前,国家发改委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发布公告,万向集团年产5万辆增程式纯电动乘用车项目已通过在线审批。这意味着万向集团拿到了新能源乘用车的“准生证”,成为我国第6家拿到独立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
“这是万向新能源产业发展之路上划时代的里程碑。”万向集团在其官网上如此表述。有业内人士评价称,项目的获批也标志着这家全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集团成功升级为新能源乘用车整车制造企业。
万向集团成功升级的背后有着一家银行的默默参与,而对万向集团新能源汽车项目的支持仅是该行推动绿色发展、布局绿色金融的一个缩影。
受益的企业
2016年12月16日,万向集团以“十七载执着新能源”为标题,介绍其对电动车项目所付出的努力。从最初的研发到最终的产业化生产,一辆电动车的“诞生”并非易事,这集中体现在研发时间长、投入资金大。17年间,万向集团先后于2008年、2013年分别投资13亿元人民币、2.65亿美元建立年产3亿安时锂离子动力电池公司、并购美国先进电池企业123系统公司。对此,多数业内人士认为,即便是一家实力不俗的企业,也无法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完成这项工作。
事实正是如此。从技术改造到创新研发,万向集团始终在借助“外力”,其中便包括来自中国进出口银行的支持。
根据进出口银行向记者提供的信息,转型升级贷款是该行支持万向电动车项目的主要方式。通过转型升级贷款,进出口银行对万向集团进行的支持包括:原有项目进行技术改造、建立新增年产6000万安时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生产线、对生产厂房进行适应性改造装修、形成适应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研发测时中心和产品研发平台、初步形成生产在线和应用质量测评体系和建标体系。
据了解,转型升级贷款是以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为目标,是进出口银行支持绿色发展的创新业务品种之一。
进出口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贷款坚持盘活存量、做大增量,双管齐下,既支持传统产业升级换代,让“老树结新果”,又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让“新芽成大树”。这意味着,不仅是新能源企业,部分钢铁、造纸等节能减排任务重、转型升级压力大的资源性行业、企业也能够得到支持。
多元化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胡晓炼说:“以服务国家战略为使命的政策性银行支持绿色经济发展,需要内外兼修,既要将绿色发展理念植根于心,更要以实实在在的项目为载体力践于行。”
记者了解到,除万向集团外,进出口银行还通过节能贷款、转贷款、银团贷款等不同业务方式,为中国节能环保集团、阳光凯迪新能源公司、上海同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提供支持。
不同的贷款企业、不同的贷款形式,被进出口银行划归为同一范畴——绿色信贷。对此,进出口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多年实践,该行坚持传统转贷款等品牌业务与各类创新业务并重的原则,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建立了以转贷款、节能环保贷款、转型升级贷款、传统优势信贷品种“四大板块”为核心的绿色信贷产品体系。
可以肯定的是,绿色信贷产品体系的建立将令越来越多的企业受益。有业内人士分析称,立足节能环保领域项目资金一般存在占用较大、投资回收期较长、短期经济效益不明显,较难获得商业性资金支持的实际情况,进出口银行开办的节能环保贷款显然填补了这一空白。另外,为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品技术含量,进出口银行开办的转型升级贷款,在提高企业积极性的同时,也能提高它们的国际竞争力。
目前,进出口银行已形成了涵盖绿色信贷、绿色基金、绿色咨询、绿色债券等在内的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进出口银行行长刘连舸表示,通过健全自身绿色信贷制度,因地制宜加大绿色金融创新,进出口银行不断深化与同业机构的交流合作,综合运用贷款、投资、咨询等一系列既体现政策性金融特色又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融资工具,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弥补、引导作用,支持中国企业在国内外实施了一大批绿色金融项目。例如,为更好贯彻落实国家外经外贸和产业政策,满足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的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进出口银行先后以发起设立、出资参与等方式,与境内外优秀机构投资者合作设立了多只股权投资基金,向企业提供股权投资、担保、投资咨询顾问等多种服务,并在这一过程中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除此之外,进出口银行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还包括:提供碳金融服务、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国际交流合作等多项内容。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也让企业有了多元化的选择,企业的金融需求也由此得到了更好的满足。
先行的制度
绿色经济的发展需要多管齐下,政府的引导调控、政策支持不可或缺,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也是关键一环。尤其是在我国金融体系中,银行业作为金融资源配置的重要媒介,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助力可持续发展更是其责任所在。
进出口银行在同业中的表现无疑是突出的。根据进出口银行近期发布的《2016中国进出口银行绿色金融白皮书》所披露的数据,仅在2015 年,该行绿色信贷业务支持的项目就合计减少标准煤使用量505.72 万吨,二氧化碳减排当量1401.99 万吨,减排二氧化硫2.41 万吨……环境保护和社会效应取得显著成效。
对此,胡晓炼表示,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实体经济发展的“输血器”,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更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担当。
制度先行是进出口银行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发展绿色金融业务的有力抓手。记者注意到,早在2007年,进出口银行就已着手布局绿色金融业务,至今已有10年时间。
上述白皮书提供的信息显示,进出口银行于2007年出台贷款项目环境与社会评价指导意见,首次正式以制度形式规定环境信息作为贷款审批的基本依据之一。2015 年根据银监会《绿色信贷指引》、《绿色信贷实施情况关键评级指标》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要求,进出口银行又制定了绿色信贷指引,从组织管理、政策制度、流程管理、内控管理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对加强信贷项目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提出了全面、具体的要求,引入涉及环境和社会风险客户的分类管理标准。
进出口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制度先行,进出口银行结合自身业务特点,逐步构建了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体系,明确了绿色信贷支持方向、重点领域,对重点行业实行了差异化、动态的授信政策,夯实了绿色信贷的工作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