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 注册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通知公告:
  • 热烈欢迎遵义市红花岗区鑫丰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加入本协会! (2018年9月21日)
  • 遵义市汇川区启航小额贷款公司 (2017年4月20日)
  • 热烈欢迎遵义市汇川区启航小额贷款公司加入本协会 (2017年4月20日)
  • 热烈欢迎余庆鑫财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加入本协会 (2016年12月2日)
  • 热烈欢迎贵州智博利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加入本协会 (2016年3月30日)
  • 热烈欢迎遵义市红花岗区兴汇融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加入协会! (2015年9月7日)
  • 欢迎贵州省桐梓县国裕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加入本协会! (2014年12月30日)
  • 欢迎遵义市红花岗区众和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加入本协会! (2014年12月29日)
  • 您的位置:遵义市融资担保小额贷款行业协会 > 行业动态 > 正文

    陈雨露:完善体制机制 增强绿色金融发展市场吸引力

    来源:遵义市融资担保小额贷款行业协会  2017年4月17日
    陈雨露:完善体制机制 增强绿色金融发展市场吸引力

      在4月15日举办的“2017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绿色金融峰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致辞中指出,过去一年,中国的绿色金融发展呈现出全面提速的良好态势。当前,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构建完善、高效的绿色金融体系还有大量工作要做。需要更好地发挥市场和政府两方面力量,找准突破口,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增强绿色金融发展的市场吸引力。

      陈雨露指出,去年以来,中国的绿色金融发展取得了多方面的成绩,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框架更加完善,融资渠道不断拓宽。一方面,绿色债券市场取得飞跃发展。2016年,我国在境内外市场共发行贴标绿色债券2300亿元人民币,占全球绿色债券发行的40%。绿色债券评估认证、信息披露、评级、指数编制等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另一方面,绿色信贷的规模也在持续增长。截至2017年2月份,21家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绿色信贷余额达7.5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8.8%。此外,绿色ABS、绿色担保债券等创新型产品不断涌现。

      与此同时,2016年,我国碳金融市场稳步发展,绿色金融理念不断深入人心,重视声誉的、负责任的投资者队伍不断壮大,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亮点纷呈。

      不过,陈雨露强调,构建完善高效绿色金融体系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当前一些绿色项目的投资回报吸引力还不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在一些地方和领域依然存在;满足中长期绿色项目融资需求的工具还比较缺乏,投资者和资金需求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许多企业没有充分披露环境信息,许多资产没有绿色标识;一些地方政府和中小金融机构面临能力不足以及缺乏人才、方法和工具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陈雨露表示,要按照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的工作思路,更好地发挥市场和政府两方面力量,找准突破口,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增强绿色金融发展的市场吸引力。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正向激励机制。发挥好再贷款、专业化担保机制、财政贴息等的作用,降低绿色项目融资成本,提升绿色项目商业可持续性。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实际,设立绿色发展基金,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手段,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进入绿色产业。

      二是加大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推动绿色债券、绿色ABS、绿色资产担保债券、绿色收益支持证券、绿色指数产品和绿色保险等规范发展,为绿色项目以及投资者提供更加多元化、多样性的绿色金融产品。提升融资便利性。配合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市场建设,发展碳金融和相关衍生产品。

      三是持续提升绿色金融市场透明度。通过强化信息披露要求、建立公共环境数据平台、完善绿色金融产品标准、完善绿色评级和认证、建立环境压力测试体系等手段,打破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绿色投融资瓶颈,有效制约污染性投资,防范“洗绿”风险。

      四是积极推动绿色金融领域的能力建设。通过改进技术手段和业务培训等途径,进一步提升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产品开发、环境风险管理、绿色可持续投资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培养和造就更多绿色金融领域专业人才。同时,完善与绿色金融相关的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有效性,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五是继续深化绿色金融的国际合作。继续支持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的工作,积极推广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最佳实践,强化全球绿色金融发展共识。积极参与各类双边绿色金融合作,推动“一带一路”投资的绿色化,进一步提高对外投资的绿色水平。欢迎国际投资者通过多种渠道投资中国绿色项目,分享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成果。

    责任编辑:yxt

    联系电话

    0851-28212591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