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株洲市统计局了解到,2016年,该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623.6亿元,同比增长17.3%,高于全部工业增速10.6个百分点;相比3年前,传统工业占比下降了10.3个百分点;3年内,该市清水塘工业区近1.6万户居民将陆续告别棚户区,住进新居;2017年底,该市3.03万贫困人口将完成扶贫易地搬迁。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开发地区,株洲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脱贫攻坚的成绩让人瞩目。这些变化的实现,一个重要原因是,该市对于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抵押补充贷款(PSL)的成功运用。截至2017年4月末,两家政策性银行在该市的PSL贷款余额达到61.1亿元。这些来自央行的低利率资金,有力地支持了该市经济社会薄弱环节的发展,促进了制造业升级。
及时准确传导 抢抓政策机遇
PSL是由商业银行或政策性银行提供贷款资产作为抵押,从中央银行获得贷款的一种储备政策工具。引导PSL贷款用于支持“三农”、扶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社会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可以达到“补短板、调结构”的效果。2015年,这项政策推出之初,中国人民银行株洲市中心支行行长宋利亚就敏锐地觉察到,这一新兴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将给株洲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宋利亚及时向地方政府解读该货币政策工具的意图,同时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寻找支持项目,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作为传统老工业基地,株洲市“两高一剩”、“关停并转”企业众多,面临转型升级和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双重压力,历史上又形成了众多需要改造的棚户区。2016年年初,宋利亚带领调研组赴清水塘老工业区和罗霄山连片特困开发地区的茶陵、炎陵两县,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调查,掌握了株洲市企业搬迁改造、棚户区改造、易地搬迁扶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一批PSL政策性贷款可以支持的项目。在此基础上,该中支提交了《关于切实对接政策性金融支持株洲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的调查报告,引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政府随即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对接政策性金融的具体措施,出台了《金融支持株洲经济发展的十二条措施》,成立多部门参与的工作组,开展项目筛选、包装、上报以及出台相关配套政策等具体对接工作。2016年,株洲市及各区县选择了包括清水塘老工业区、上月塘等10个棚户区改造项目,茶陵、炎陵等5个易地搬迁扶贫贷款项目,株洲县南洲区湘江综合治理工程等4个水利建设项目,总计金额122.54亿元上报国开行及农发行。
加强项目对接 把握发展机遇
在基层,PSL的实施主体在国开行、农发行的分支机构。为了做好项目与银行的对接工作,人行株洲市中支积极做好调研和沟通协调工作。2017年年初,为促进株洲清水塘老工业区转型升级,从源头上治理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株洲市委、市政府作出重大决定:3年内全面关停搬迁清水塘除株冶集团及关联6家企业之外的115家企业。企业搬迁涉及棚户区改造,居民需要安置,市政府决定申请棚改贷款。截至4月末,国开行已发放到位株洲地区棚改贷款35.9亿元,建设棚改户房屋12622户;农发行已发放到位棚改贷款14.2亿元,建设棚改户房屋3147户,项目遍及市区及除炎陵县的全辖四县(市)。2017年春节前,许多棚改户搬进了新居。株洲这座工业老城,正在逐步解决困扰了其70多年的棚户区问题,受到百姓好评。
株洲市炎陵县、茶陵县属于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重点开发地区,很多贫困户符合易地搬迁条件。人行株洲市中支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汇报了易地搬迁扶贫贷款政策。市政府与农发行实现了及时有效的对接,2015年11月,农发行向茶陵县发放易地搬迁扶贫贷款2.3亿元,成为湖南省第一笔落地的PSL金融扶贫贷款。
截至2017年4月末,农发行在当地发放易地搬迁贷款余额5.397亿元,易地搬迁26459人;国开行易地搬迁扶贫贷款余额1.05亿元,已完成易地搬迁3838人,并帮助迁入地区建设了水电、道路、通讯等生活基础设施。炎陵、茶陵两县还把一些贫困户搬进工业园区或与安置地龙头企业签订帮扶协议,贫困户通过入股分红或进厂务工,解决了就业问题。全市有3000多贫困农户通过易地搬迁实现了脱贫,逐步走向致富道路。
强化评估监测 把控项目风险
政策性贷款虽然具有“期限长、利率低、批发式”等特点,但使用要求严格。国开行在地州市以下没有设立分支机构,给PSL有效监管增添了难度。这就要求基层人民银行一方面要及时主动和地方政府以及政策性银行沟通,积极选择项目准确对接;另一方面要加强评估监测,防止出现各种违规情况。
2016年,人行株洲市中支依据总行出台的《中国人民银行抵押补充贷款管理办法》、《棚户区贷款评估办法》、《易地搬迁贷款评估办法》等政策规定,在人行长沙中支的指导和安排下,对上月塘、南月岭棚改项目,株洲县子规城中村项目,攸县同辉棚改公司等5个项目进行了评估,提出整改意见36条,督促其整改到位。同时,要求农发行按月报送PSL贷款非现场监测报告。评估监测至少取得了以下五个方面的效果:一是促进政策性贷款专款专用,避免出现挤占挪用;二是完善贷款抵押担保手续,落实财政还款来源;三是监督贷款利率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四是督促农发行根据工程进度情况贷款及时发放到位,防止贷款出现回流或流入商业银行赚取利差等情况;五是向社会宣传了货币政策工具,提升了基层人民银行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话语权。
拓展政策作用 提升政策效果
株洲清水塘老工业区由于棚改贷款解决了搬迁职工居住的后顾之忧,促进了关停并转顺利进行。不仅如此,还形成了商业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融为一体的“资金洼地”,促进了株洲以制造业为核心的“中国动力谷”、“一带一部开放发展先行区”、“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发展示范区”、“城乡统筹发展幸福区”的建设。2017年年初,为了配合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市政府决定成立清水塘投融资服务平台,计划向商业银行融资20亿元,用于土地收储、产业搬迁和产业开发。建设银行联合市政府建立了规模为30亿元的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基金,专门用于“中国动力谷”建设,支持株洲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航空动力等高端制造业发展。国开行与棚改贷款落地商业银行——长沙银行合作,开发出规模为20亿元的基金产品,用于株洲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城市建设开发。株洲县南洲区湘江防洪水利建设项目利用农发行PSL贷款第一期贷款4.5亿元,搬迁住户385户,拆迁面积79100平方米,修建改造防洪堤6.785公里,建立穿堤涵闸两处,堤泵站4座。工程的完工不仅有利于湘江防洪、治污,而且带动了株洲县南洲工业园建设发展。2016年,该工业区融资突破10亿元,建起了时代新材产业园、汽配产业园、服饰产业园3个功能区。
PSL贷款这一全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在株洲的成功运用,不仅开辟了人民银行基础货币投放新渠道,而且支持了株洲地区薄弱环节发展,以此为先导,商业金融积极跟进,支持了株洲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收到了“一石多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