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息称,自明年起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根据央行数据测算,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可覆盖全部大中型商业银行、约90%的城商行和约95%的非县域农商行。
有关专家解读称,此次定向降准有助于进一步解决“三农”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助力普惠金融发展,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
那么,此次定向降准将如何影响银行业对普惠金融的布局,特别是进一步推动中小银行拓展普惠金融业务?与此同时,对银行业与互联网金融公司在该领域的竞争与合作又将带来何种影响?
推动银行业发展普惠金融
根据国务院部署,为支持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业务,聚焦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以及农户生产经营、创业担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助学等贷款,央行决定统一对上述贷款增量或余额占全部贷款增量或余额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实施定向降准政策。
定向降准显示出国家层面对于小微企业等普惠金融领域的关注,并将进一步促进银行业积极做好普惠金融服务。
银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8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29万亿元,增速比各项贷款高出2.64个百分点;贷款户数1429.88万户,比去年同期增加145.81万户。涉农贷款余额30.28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5%。
根据此次定向降准的规定,凡前一年上述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到1.5%的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可在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档基础上下调0.5个百分点;前一年上述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到10%的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可按累进原则在第一档基础上再下调1个百分点。
同时,考虑到此次定向降准的覆盖面较广,业界人士认为,此举将为银行体系补充流动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超储率,缓解当前资金面结构性紧张问题。“特别是有助于补充中小型银行的流动性和可贷资金,缓解流动性结构失衡的矛盾。”中信证券研究团队称。
而在改善流动性的同时,银行业资金将被进一步引导进入普惠金融领域,这也是国家层面进一步推进银行业发展普惠金融的最新政策体现。
事业部制拓展至中小银行
对于此次定向降准,有业内专家认为,这是今年5月份11部委联合印发《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实施方案》的延伸。
记者注意到,定向降准政策出台后不久,兴业银行即正式发布《兴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实施方案》,在总行层面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从而成为首家布局普惠金融事业部的股份制银行。这意味着,普惠金融事业部制由大型银行扩展至中小型银行正在加速落地。
今年5月份,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求大型商业银行2017年内完成普惠金融事业部设立。工、农、中、建、交五大行迅速行动,纷纷出台普惠金融事业部具体方案,并正式挂牌总行普惠金融事业部。
“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为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创业创新群体、特殊人群、绿色金融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带来了新的机遇。”兴业银行表示,通过独立事业部制开展普惠金融业务,既有利于监管层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促进普惠金融业务发展;也有利于银行自身精细化管理,将资源更好地用于普惠金融事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分析称,当普惠金融和其他业务混合开展时,银行基层员工或者分支机构会把有限的资源调配到回报率更高的地方,而弱势群体难以获得金融服务支持。如果银行实施内部独立部门运作,更好地进行业务考核、资源配置、风险控制等,就可以化解在普惠金融和一般客户之间进行选择的两难境地。
实现线上线下合作共赢
此次定向降准为银行业发展普惠金融提供了政策支持,而同样被认为能够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是否会受到影响,从而改变与传统银行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关系?
由于银行自身风险偏好较弱,而互联网金融企业在普惠金融领域可以利用大数据优势,弥补传统银行在风险控制上的不足,互联网金融平台已经成为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一股不容小嘘的力量。但无论对于拥有牌照的金融领域“正规军”银行业而言,还是对于新技术催生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来说,合作共赢才是最好的出路。
据了解,目前,银行业正在尝试与互联网平台打造不同的合作方式。截至2017年8月底,P2P网贷行业贷款余额增至11206.25亿元,已有400余家互联网金融贷款平台接入银行资金存管,安全性已开始得到基本保障。此外,消费金融、网贷平台通过向商业银行申请专项贷款,以资金中介的形式发放给各互联网金融平台遴选出的用户,这既可以使商业银行满足央行对推动普惠金融的要求,也可以使互联网金融平台逐步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