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无论是十九大报告还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最近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充分体现了中央高度重视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将其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农村改革则是“三农”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
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
有专家指出,推进乡村振兴,根本要靠深化改革。同时,在改革过程中要加大金融保险、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提升农业农村活力。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深化农村改革情况交流会上强调,重点抓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垦改革,确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良好开局。
走质量兴农之路离不开金融支持
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在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看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工作,可以提升农业经济效率,提升单位劳动力产出水平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
2017年以来,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质量向优、效益提升的态势。据统计,1至10月,规模以上农产品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出口交货值同比分别增长7.7%、9.1%和6.9%,均好于上年同期。截至去年11月底,全国休闲渔业实现产值708.42亿元。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金融支持。2017年以来,人民银行扎实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稳妥推进“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据统计,2017年9月末,涉农贷款余额30.5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农村贷款余额24.9万亿元,同比增长10%;农户贷款余额8万亿元, 同比增长14.9%;农业贷款余额3.9万亿元,同比增长 6.2%。
刘学智认为,不仅要加强“三农”贷款力度,而且要加大对农业产业化、机械化、农业科技研发投资的金融支持力度;还要为农村居民转移就业,为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产业、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更多金融服务。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要加快民营银行、村镇银行、小贷公司等机构的发展,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支付环境、信用信息体系,丰富服务品种,降低服务成本。此外,大力发展电子银行、手机银行、直销银行等渠道,降低运营成本,增强信息透明度,拓展农村金融服务的宽度和深度。
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强化农民土地权益保护
农村改革离不开土地改革。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
“这一重大决策意味着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从第一轮承包开始保持稳定长达75年,彰显了中央坚定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决心。” 韩长赋表示,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大创新,实现了土地承包“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满足了土地流转需要。
刘学智表示,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这实际上是保障了农民基本权利,确保在今后改革过程中农民不会丢失赖以生存的土地。
众所周知,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是推进“三权分置”、落实承包期再延长30年政策的基础。据了解,该项工作范围涉及全国2724个县、3.3万个乡镇、54万个行政村,确权面积约占二轮家庭承包耕地账面面积的84%。目前,山东、宁夏、安徽、四川、江西、河南、陕西、海南、上海、甘肃、贵州、湖北12个省份已基本完成确权工作。
按照时间安排,2018年,除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外,其他省份均应基本完成确权工作。“下一步,要继续用好用活确权成果,为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承包地有偿退出、互换并地等提供支撑。”韩长赋表示。
刘学智表示,改革过程中要保障农民承包权,做活土地经营权。特别是农村闲置土地的经营使用,要激活释放效力。金融机构要针对土地经营权改革出现的新经济模式提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温彬认为,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对于“两权”抵押贷款从试点阶段向全面推广提供了制度保障,有利于提高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
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保障农民财产权益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是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项大事,目的在于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记者了解到, 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在前期29个县开展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基础上,2017年新增100个试点县,推进试点工作,改革取得良好开局。
2018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将扩大到300个,选择有代表性、工作基础好、干部素质高的50个地市开展整市试点。鼓励基层通过资产租赁、农业开发、生产服务、乡村旅游、联合经营等形式发展集体经济,探索政府拨款、减免税费等形成的资产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
刘学智认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改革措施。例如,离城市较近的地区,应该探索如何将农村集体土地纳入城市建设;对于贫瘠的山区,应该探索如何实施农村土地流转,盘活农村居民的土地使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