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 注册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通知公告:
  • 热烈欢迎遵义市红花岗区鑫丰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加入本协会! (2018年9月21日)
  • 遵义市汇川区启航小额贷款公司 (2017年4月20日)
  • 热烈欢迎遵义市汇川区启航小额贷款公司加入本协会 (2017年4月20日)
  • 热烈欢迎余庆鑫财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加入本协会 (2016年12月2日)
  • 热烈欢迎贵州智博利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加入本协会 (2016年3月30日)
  • 热烈欢迎遵义市红花岗区兴汇融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加入协会! (2015年9月7日)
  • 欢迎贵州省桐梓县国裕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加入本协会! (2014年12月30日)
  • 欢迎遵义市红花岗区众和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加入本协会! (2014年12月29日)
  • 您的位置:遵义市融资担保小额贷款行业协会 > 行业动态 > 正文

    以信用体系建设敲开信贷之门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本报记者 宋珏遐 陈伟忠  2018年1月29日
    以信用体系建设敲开信贷之门

      以金融力量支农支小的难点之一,就是这一部分金融服务对象鲜有完备的信用记录,金融机构很难对其完成贷前审查和贷后管理工作,因此不敢、也不愿意为其提供信贷支持。特别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区和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供需数量和结构极不匹配,同时,信用体系建设理念缺失、基础设施落后,都将在更大程度上阻碍金融供需走向耦合。

      据此,为健全和完善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的征集体系以及信用评级、信息发布与应用制度,进一步发现、增进小微企业和农户等主体的信用价值,央行于2014年印发《关于加快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并确定了全国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试验区。其后,多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会议也将小微企业和农村的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宁夏回族自治区共有两个地区被选作试点的试验区——石嘴山市平罗县和吴忠市分别被确立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并均于2015年下半年完成了平台的搭建工作,至今已运营了两年半的时间。为形成与央行总行征信平台的良好互补,两个平台在搭建和运营的过程中力争实现平台信息的实用性和安全性,特别是对于无历史信贷数据的个体进行了信息的完善;同时,针对地区和服务对象的特征以及不断更新的需求,对平台进行逐步地调整,以期为“三农”和小微打开金融服务之门。

      “三信”评定让信用服务更具系统性

      在走访信用乡镇之一的平罗县高庄乡时,记者偶遇了来乡政府办理信用户备案管理的农户张学军,他告诉记者:“有了‘信用户’的评定作‘担保’,我就可以申请比之前多一倍的、可以随借随还的贷款,利率也降低了2%左右,家里的小商铺可以开大一点了。”

      张学军所说的信用户评定是平罗县试行的“三信”评定的一部分。基于当地金融服务基础较弱、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以及农村金融的特点,人行平罗县支行在信用体系建设顺利开展的基础上,于2016年3月份联合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开始试点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的“三信”评定工作,以聚合更多力量形成更具科学性和系统性的信用服务保障机制。据人行平罗县支行副行长苗向介绍,“三信”评定的领导小组成员一般为5至7人,并且为了保障评定和后续执行过程兼具金融属性和社会属性,组员由金融机构相关负责人和政府工作人员共同组成。评定工作实行动态管理机制,即进行一年一次的集中评审,评审后的结果会进行公示和备案管理,以保障公平性。“三信”评定的标准自试点工作开始之日起也在逐步完善过程中。

      “平罗县本身的贫困发生率较低,目前2%的比率多源于外县的‘插花移民’或整村搬迁。”苗向介绍说。根据当地特殊的扶贫要求,人行平罗县支行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单独的评级工作——仅综合考量其基本情况、个人品行、信用观念以及是否有合法、可靠的经济收入来源,而减少对于家庭收入和参保情况的审查,并依据信用等级、贫困程度和承贷能力实行差异化优惠。

      有了施行办法做基础,评级工作得以有序进行,试行成效也初步显现。以平罗农商行的统计数据为例,截至2017年12月末,平罗农商行新用户评定实际完成33169户,占总任务户数的74.08%;共发放贷款58.48亿元,其中涉农贷款40.83亿元,占69.82%,较年初增加1.1亿元;257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完成2461户评级,占总任务的95.54%,评级授信较2017年初净增345户3050万元,贷款覆盖面达42.6%,惠及1046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从长远看,更重要的是,“三信”评定工作强化了农民信用意识,培养了新型农民,增加了农民的市场意识、风险意识和诚信意识,完善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覆盖主体,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以需求为导向优化体系建设

      在吴忠市进行的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其保障机制的重点则有所不同。小微企业信用体系更为复杂,有更多的定性数据,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量化评级方案,因此,人行吴忠市中支将前期工作重点放在了信息采集的筛选方面,力争在进一步量化前,搭建完善的采集信息架构。为此,人行吴忠市中支多次与地方金融机构进行交流。人行吴忠市中支副行长丁劲光介绍说,当地金融机构更多地还是将这一平台作为企业征信数据的有效补充,因此需要了解他们在风控过程中希望得到哪些非信贷类数据,尤其是针对缺乏信贷历史数据的企业,哪些信息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其实际经营状况。例如,平台采集的企业水电气用量和缴税情况就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为金融机构的贷前、贷后管理提供依据。信息采集名目不仅要准确,还应当对地方经济发展和转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鉴于此,人行吴忠中支在近一年来尝试将耗能、排污等环保检查数据以及“清真产业”“民品民贸”等所处产业信息纳入平台信息采集内容中,引导金融机构去更多地扶持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理念相契合的产业和主体。截至目前,平台累计采集更新14个部门的小微企业信息,共39大类52项68万余条;平台累计为金融机构创建查询用户110个,金融机构累计查询4400余次(不含批量查询)。

      除了采集信息内容的确认,人行吴忠市中支在吴忠市政府和人行银川中支的指导下开设了吴忠市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平台提供了政策发布、信贷产品展示、银企融资对接等功能,资金供需双方能及时了解到国家的优惠政策讯息,也能够更便捷高效地寻求到合作对象。目前,这一服务平台仍处于试运行阶段,待其正式上线运行后,服务平台将成为吴忠市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另一基础设施,配合小微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形成“库网结合”的模式,进一步促进各主体的信息对称,提高辖区内的银企融资可得性和便利性。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两个地区分别进行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小微信用体系建设试点都在引导各县区金融机构利用平台筛选主体,以支持“三农”和小微融资,都为缓解特定主体的融资难题提供了一定的解决方案,其成效也逐步显现。截至2017年12月末,平罗县涉农贷款余额达77.92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66.74%,增幅达7.17%;入库农户数(即在银行有信贷关系的农户数)从2015年7月平台上线时的22500户,增长至2017年12月末的51800户,增幅为130%。吴忠市的小微企业贷款增量在2015年10月份平台运行后呈现逐年上涨态势,2016年和2017年年末分别增长了18.79%和29.6%;全市在金融机构有贷款的小微企业数由2015年10月份平台运行前的1015户,增长至2017年12月末的2609户,增幅达157%。随着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金融机构与生产经营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得以有效解决,主体也开始重视自身的信用建设,辖区内的信用环境得以逐步改善。

      采访后记:信用平台应呈现多维价值

      第一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试验区名单分别于2007年和2014年公示,这些金融支农支小的平台已在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各试验区依据地方经济发展、金融环境和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对信用体系进行了逐步完善,并设置了相应的保障措施;金融机构开始将信用平台中的信息作为信贷风控的参考依据,其中实力较强的部分机构也尝试着将平台信息量化,并入自身的信贷审核系统,以填补风控死角。但,记者在多次走访调研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信用体系建设中可以得到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表现最突出的是,平台的作用范畴应当更广泛。

      一方面,部分被采访的金融机构表示,特定的信用平台中的信息仍只能作为央行或银行自身征信信息的补充,对信用平台的依赖度较低。究其原因,有平台信息采集的非实用性和滞后性,也有金融机构风控思维的路径依赖。信用平台的搭建不是只有人民银行和发改委这两个牵头单位就能够完成的,需要各政府部门以及部分企业的配合。在这种情况下,仅有这两个部门完成所有参与者的协调工作,必定是低效率的,而且无法保障参与者后续信息更新的及时性。因此,信用平台搭建工作最好是能够取得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并且形成自上而下的制约作用,引导各部门配合进行数据的及时共享,同时对人民银行、发改委两部门的地方分支机构的信息采集和使用进行监督。从金融机构的角度讲,机构过去在风控或者信贷审核环节过度依赖于征信信息,但除了对主体信用习惯的考量外,其未来收入的稳定性也决定着信贷资金是否安全,这部分信息是可以由平台中的信息侧面反映出的。因此,除了征信系统外,信用信息平台也应成为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重要依据,特别是对于农户、小微企业这些征信信息不完备的生产经营主体。另外,平台可以加入部分信息加工、整合的功能,提供更多样化的信息产品,也能更加方便使用者。

      另一方面,目前部分信用平台停留在“被”使用的状态,平台对于地方经济的引导作用还没有体现出来。对于信用平台来讲,形成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打破信息不对称的壁垒是其重要职能,但也不是其全部。信用平台在形成足够的信息体量后,可以开始为政府部门提供地区经济金融环境分析和信息决策的咨询服务;也可以尝试根据服务对象、内容,对金融机构进行评分,来衡量机构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促进地方转型升级的作用力。进而,政府、平台和平台的使用者之间就可以相互促进和激励,平台的职能也可以被更好地发挥出来。(宋珏遐)

    责任编辑:liangyanzhen

    联系电话

    0851-28212591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