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 注册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通知公告:
  • 热烈欢迎遵义市红花岗区鑫丰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加入本协会! (2018年9月21日)
  • 遵义市汇川区启航小额贷款公司 (2017年4月20日)
  • 热烈欢迎遵义市汇川区启航小额贷款公司加入本协会 (2017年4月20日)
  • 热烈欢迎余庆鑫财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加入本协会 (2016年12月2日)
  • 热烈欢迎贵州智博利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加入本协会 (2016年3月30日)
  • 热烈欢迎遵义市红花岗区兴汇融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加入协会! (2015年9月7日)
  • 欢迎贵州省桐梓县国裕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加入本协会! (2014年12月30日)
  • 欢迎遵义市红花岗区众和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加入本协会! (2014年12月29日)
  • 您的位置:遵义市融资担保小额贷款行业协会 > 行业动态 > 正文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跨越经济高质量发展重大关口

    来源:中央财经委员会 金融风险  2018年4月10日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跨越经济高质量发展重大关口

      4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人民财产安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会议从底线思维、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等8个方面,阐述和部署如何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

      防风险是金融业永恒的主题。在我国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过程中,必然需要一个运行稳健、风险可控的金融业。否则,如果各类潜在的风险隐患集中暴露,便会对整个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冲击。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层面仍存在高杠杆风险,部分企业杠杆率仍然较高,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和居民部门杠杆率上升等均形成潜在的金融风险。

      风险积累与过去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不无关系。在以往依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下,经济对房地产业的依赖度较高,在地方财政主导的投融资模式中,很大部分资金来源于土地财政,这一方面造成了房地产市场的金融风险隐患;另一方面,地方融资平台不规范以及地方隐性担保、变相举债等,造成了地方债务风险。同时,大量资金进入基建和房地产领域,也促进了实体经济加杠杆的过程。住房市场上,零首付、首付贷等曾大行其道,一度放大了购房的杠杆率。另外,我国金融体系目前仍以间接融资为主,在经济增长期,企业举债的杠杆率往往很高,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以及煤炭等资源价格波动时,个别行业利润率下滑,凸显出高杠杆率对企业造成的风险。

      近年来,少数野蛮生长的金融控股集团风险已经进入了监管视野。个别金融控股公司抽逃资本、循环注资、虚假注资以及通过不当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带来了跨机构、跨市场、跨业态传染的风险。

      过去几年,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步伐较快,其中,部分非金融企业主导的金融控股公司风险较大,个别集团公司一方面法人治理不健全,存在关联交易风险和经营不规范问题,在资产扩张过程中大量举债,杠杆率较高,甚至个别公司严重偏离了金融控股集团的本质;另一方面,游离在监管之外,一旦发生风险,其传染面和影响范围较大。

      另一类风险来自于泛金融类业务。尽管民营小微企业的融资可获得率在不断提升,但正规金融渠道仍然无法满足其全部融资需求,不少小微企业开始寻求于民间融资渠道,“影子银行”的存量仍然较大。加之2014年以后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民间金融与互联网技术嫁接,形成了多种互联网金融业态。但是,其中有些网贷平台良莠不齐,不少平台出现了资金池以及放高利贷等倾向,甚至出现违法集资案件。e租宝、泛亚等非法集资案件浮出水面后,其牵涉面之广令人震惊。另外,部分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经营不规范,有异化的风险。同时,有些没有取得金融牌照的机构也在非法从事金融业务,部分非法金融活动借金融创新和互联网金融之名迅速扩张。

      值得关注的是,金融资金空转和内部循环也带来潜在的风险隐患。目前,监管部门已经将非标、同业业务等纳入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此前,部分机构的通道、嵌套业务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在推高杠杆率的同时加大了风险。

      此次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首次提出“结构性去杠杆”思路,并要求“分部门、分债务类型提出不同要求,地方政府和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尽快把杠杆降下来”。对此,业界专家表示,稳住宏观杠杆,需要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强化宏观审慎管理,加大直接融资比重,有效推进债转股等,优化融资结构,对表外业务和通道类业务进行规范,以稳定社会整体债务率。

      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既要遏制增量风险,又要有效防范和处置存量风险。改变过去要素投入的粗放式发展方式,依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科技创新,优化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体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存量风险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被消化。

      与此同时,系统性风险既跨行业、跨市场,同时联系着产业链和金融机构。防范和处置风险,既要根据行业和市场特点分类施策,对症下药,又要通盘考虑,有序推进。比如,金融控股公司行业关联度高,“影子银行”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在风险处置时,尤其要注重组织保障和协调机制,发挥好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重要作用,对于个别风险暴露的处置要注重工作节奏和力度,尤其要考虑相关产业的承受能力和连锁反应,避免硬着陆。

      一系列旨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组合拳已经出台。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一个以综合监管为目标、体现穿透式监管理念的强有力的监管机制正在重塑。针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近日,财政部印发《财政部关于做好2018年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工作的通知》,就规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加快存量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等作出部署。随后,财政部又发布通知,对金融企业对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融资行为进行规范。

      对于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规则正陆续出台。3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对于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规则,相关部门也正在研究制订。安邦保险集团被原保监会接管后,近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在撤销安邦保险集团相关股权许可的同时,安邦保险集团同步引入保险保障基金注资。房地产领域的金融调控政策不断完善,各地调控不断加码,首付贷、零首付等加杠杆行为早已被叫停。互联网金融整治力度加大,现金贷等被清理整顿。随着监管短板的补齐,一批无照经营和超范围经营的非法金融活动将被取缔。

      另外,此次会议强调,要抓紧协调建立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机制,强化地方政府属地风险处置责任。地方金融监管是我国监管体制中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对于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典当行等“7+4”类地方金融机构以及地方金融“三乱”现象,只有强化属地风险处置责任,才能保证金融监管不留死角。

    责任编辑:zcf

    联系电话

    0851-28212591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