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前,中国还是一个严重依赖农业和工业的发展中国家。如今的中国已经晋身全球数字化大国,也是全球金融科技的领跑者。在新时代,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数字金融将成为撬动经济发展的新杠杆,变成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说互联网实现了连接、提高了效率,而数字技术则是一种能力,更注重质量的提升。未来,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数字技术将引领变革浪潮,成为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从大国走向强国的重要驱动力。
中国晋身全球数字化大国,金融数字化将是比电商更大的一块蛋糕。
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27.2万亿元,占GDP的32.9%,居全球第二位;我国零售电商交易额占到世界总量的42%,并且孕育了全球三分之一的“独角兽”公司。
从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力排名来看,美国以明显优势位居榜首,中国紧随其后,位居第二位,但与美国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麦肯锡发布的报告指出,2016年,中国行业数字化程度与美国相比还有3.7倍的差距。
经过20年发展,中国的电子商务渗透率现在还不到20%。在金融领域,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规模达到90000亿美元,为美国的80倍;中国的移动支付渗透率高达68%,但在保险、消费信贷领域,中国的在线渗透率在7%至15%左右。
相比而言,虽然中国的移动支付领跑全球,但中国的数字金融整体仍较落后,中国银行业数字战略布局及实施落地、体系建设经验普遍不足。国际领先的银行平均每年投入税前利润的17%至20%用于数字化转型和创新,而国内银行业对于金融科技的投入仅占税前利润的1%至3%。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金融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目前,美国95%以上的个人拥有自己的FICO评分,而在中国传统的央行征信系统中,只有不到4.4亿人有完整的信贷记录,征信的真实覆盖率只有35%。另外,约10亿人只有存钱的权利,需要借钱时就被银行拒之门外。所以,我国的征信等金融基础设施也要数字化。
目前,中国金融业的数字化整体落后于电子商务,但未来中国金融数字化将会成为比电商更大的一块蛋糕。
“大象”起舞正当时,数字银行是新零售金融的主力军。
最近互联网巨头都在表示去“金融化”,作为全球金融AI第一股,融360旗下简普科技只瞄准“Tech”而没有“Fin”。
关于金融科技、科技金融,我们讨论了好多年。其实,从风控和监管角度来说,金融和科技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一方面,如果你碰老百姓的钱、要承担风险,你就是金融机构;是金融机构就得持牌,就得接受监管、备案、登记。另一方面,如果你不碰钱、不承担风险,只是服务金融机构,你就是科技公司。所以,科技就是科技,金融就是金融。
而从商业模式上来说,金融和科技又是孪生兄弟,在未来发展趋势中,所有银行和金融持牌机构应该同时是一家科技公司,用数字化技术服务用户。
“数字化+零售金融”,可称之为“新零售金融”。数字化正在重新定义“零售金融”行业的用户体验。数字化的金融机构,可以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而不用依赖线下网点。用户不用去网点排队,打开手机就能办理业务。可以预测,在金融体系越不发达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边际作用也越大。
如果说互联网作为连接器提高了效率,而数字技术则是一种能力,更注重质量的提升。数字金融更多的就是要提高金融机构的服务质量。金融的本质是风险管理,仅有效率而风控能力差、服务能力弱,这是有问题的。如何让金融行业更好地去管理风险,提升服务质量,这需要一种综合能力。
数字化的浪潮将引领中国新零售金融的革命。新零售现在很火,但新零售金融的想象空间更大。中国将迎来新零售金融的黄金10年。自2009年起,中国零售银行业务收入以每年23%的速度递增。麦肯锡预计,到2020年,整体规模将达到3.2万亿元人民币,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零售银行市场。而在这场革命中,银行应当也有能力充当主力军。
“大象”起舞正当时,银行和科技公司一定要合力打造数字银行,大力发展消费金融、零售金融,将信贷服务下沉到有信贷需求的“长尾”人群,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数字化、智能化、语音化、移动化之后,数字银行将无处不在。以后,线下银行就成为了一个服务的场景,而非交易的主要场所。
零售金融离不开数字金融赋能,国内各家大数据科技公司,包括简普科技这样的金融AI公司, 联手银行打造“金融+大数据+AI”的全新数字金融生态,必将用数字技术重新定义客户体验,帮助银行“抢滩”万亿元消费信贷市场,同时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金融服务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作者为融360、简普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