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重点涉及的是处于亚欧非连接地带的城市化发展和城市全球化参与相对滞后的城市。相关人士表示,21世纪以来,对“一带一路”沿线(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东欧和北非)60个国家(不含中国)而言,“一带一路”沿线进入世界城市榜单的城市数量快速增加,从2000年的49个增加到2016年的81个。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化,在世界范围内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世界城市。近期,国内一些特大城市均提出朝着世界城市发展的宏伟目标,例如,北京2035总体规划提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上海2035总体规划提出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深圳2050发展战略提出建设全球创新城市。那么,当前世界城市发展中存在哪些特点?中国在建设世界城市进程中有哪些国际经验可以借鉴?
与《金融时报》记者连线的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屠启宇,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传开,美国乔治城大学麦考特公共政策学院硕士研究生张方闻分别从全球、区域、“一带一路”以及中国四个层面开展具体分析,以期在全球范围内把握世界城市的发展变化,为中国世界城市的崛起提供借鉴和参考。
发展中国家城市增长迅速
屠启宇表示,从总量上来看,21世纪以来达到全球化经济枢纽节点地位的世界城市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数量从2000年的227个城市增加到2016年的361个,总量增长了近60%。在此期间,2010年和2016年增长特别显著,分别比上轮增加了41个和61个。中国入列的世界城市从2000年的6个增加到2016年的33个,实现近5倍的增长,总量上仅次于美国。香港、北京、上海都具备了冲击顶级“全球城市”的条件。
从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的视角来看,发达国家的世界城市数量占据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仍然相对落后,但发展中国家的世界城市增长较为迅速。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定的“发达”或“发展中”为划分标志可以发现,2016年OECD成员的城市进入世界城市榜单的数量达到188个,占到了全部世界城市的52.1%;与2000年的59.0%相比有所降低,但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城市进入世界城市榜单的数量虽相对较少,但增长迅速,从2000年的93个增加到2016年173个,增加了80个,占世界城市的总量由2000年的41.0%增长到2016年的47.9%。整体上,2000年至2016年,世界城市的增量主要是由发展中国家城市贡献的。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世界城市扩容明显
杨传开表示,2000年以来,中国的世界城市快速崛起,从2000年进入GaWC世界城市榜单的6个城市增加到2016年的33个,占全部世界城市的比重从2.64%增长到9.14%。中国拥有的世界城市总数仅次于美国(51个世界城市)。2016年的33个中国(含港澳台)的世界城市分别为5个第一梯队世界城市;3个第二梯队世界城市;12个第三梯队世界城市;13个准世界城市,呈现非常稳固的金字塔结构。
“一带一路”倡议重点涉及的是处于亚欧非连接地带的城市化发展和城市全球化参与相对滞后的城市。张方闻表示,21世纪以来,对“一带一路”沿线(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东欧和北非)60个国家(不含中国)而言,“一带一路”沿线进入世界城市榜单的城市数量快速增加,从2000年的49个增加到2016年的81个。
“中国大陆的世界城市快速崛起,高等级的世界城市不断增加,排名前列的北上广深基本维持稳定。”屠启宇表示,一大批中西部省会城市开始进入世界城市榜单,尽管这些城市仍处于低等级世界城市或世界城市的门槛阶段,但无疑这些城市将为中国高等级世界城市的崛起提供了重要基础。可以预见,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和中国城市的全球化深度参与以及中国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的带动,将共同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