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就业局势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同比增加10万人,年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降至近年来的低位。2018年1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51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81万人。“稳就业”的背后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有力支撑。
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容量
在1月2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卢爱红列出了经济增长拉动就业的“一本账”。
一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这是稳定和扩大就业的基础。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9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6%,经济总量的“盘子”持续扩大,就业容量也相应扩大。据测算,进入“十三五”时期以来,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对应的城镇新增就业是190万人次,比“十二五”时期平均增加了30万人。
二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对就业的拉动能力显著提升。第三产业对就业的拉动能力平均高于第二产业20%左右。201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46.9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6%,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52.2%。
三是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不断显现,已经成为拉动就业的新引擎。随着我国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市场主体大量增加,新的就业形态不断涌现。2018年,全国新登记企业比上年增长了10.3%,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84万户。
四是稳就业政策和服务效力加速显现。近几年,国家每年都出台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对就业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同时,不断加强援企稳岗的工作力度,组织开展了就业援助、春风行动等多个专项就业服务活动。
卢爱红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工作的任务仍然繁重,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2019年,人社部依旧要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具体来看,要完善和落实稳就业的政策措施;突出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创业服务,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扶持政策;全面落实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强公共就业服务。
社会保险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持续扩大。据介绍,截至2018年年底,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42亿人、1.96亿人、2.39亿人;全年三项基金总收入为5.6万亿元,同比增长15.28%,总支出为4.87万亿元,同比增长16.08%。社保卡持卡人数达到12.27亿人。
2018年,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建立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迈出全国统筹的关键一步;深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继续实施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阶段性降费率政策。据统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去年全年为企业降低成本1840亿元。在降低企业成本的同时,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以及失业保险待遇水平都在稳步提升。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是推进基金保值增值、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这项工作自2016年启动以来就备受关注。截至2018年年底,累计有17个省(区、市)委托投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8580亿元,已到账资金达到6050亿元。上述17个省(区、市)中,有9个启动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委托投资,合同金额为773亿元。
失业保险援企稳岗和支持技能提升是促进就业局势稳定、做好就业工作的重要政策措施。“企业稳则就业稳”。为支持企业稳定岗位,2014年开始,人社部实施了失业保险的援企稳岗政策。同时,加大对去产能企业的支持力度。“技能强则岗位稳”。自2017年以来,人社部持续支持企业职工提升劳动技能,提升劳动者面临市场变化的转岗能力和职业竞争力。去年全年,共有68.1万户企业享受到了197.7亿元的稳岗补贴,惠及职工6445万人,有61.4万人次领取了技能提升补贴9.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