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投资机构管理资本约2.4万亿元居世界第二
经国务院批准,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活动周将于6月5日至11日举行。本届活动周将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创造氛围,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活力,推动培育壮大新动能。
实际上,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近年来,我国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相关部门出台了推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完善财税和投融资政策支持、建设创新创业支撑平台、构建创新创业文化生态等一系列具体举措,使创新创业创造的政策氛围和社会氛围逐步形成。
“双创”为经济转型升级和促进就业提供有力支撑
“在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创新创业创造生态环境日益优化,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创新创业成果大量涌现,创业带动就业活力不断显现,创新创业创造已经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和促进就业的重要支撑。”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有关负责人说。
随着“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不见面审批”“最多跑一次”“一门式一网式”等一批便捷政务服务大量涌现,创新创业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一方面,创新创业支撑高质量就业的作用更加明显。创新创业活动既直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又通过带动关联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今年1至4月份,全国日均新登记企业1.86万户;全国城镇新增就业459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的42%。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更加突出科技导向,培育壮大新动能的作用更加显现。2018年,全国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和8.9%,分别高出规模以上工业5.5个百分点和2.7个百分点。另外,2015年至2017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分别为123.5、156.7、210.1,经济发展新动能加速发展壮大,经济活力进一步释放。
不仅如此,以创业投资为代表的创业资本投入也不断强化。创业投资活动在税收支持、规范监管的外部条件支撑下,进一步向实体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截至2018年底,创业投资机构管理资本量约为2.4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截至今年4月底,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已决策参股356只创业投资基金,累计支持4445家新兴产业领域的早中期、初创期创新型企业。
以“双创”示范基地推进创新资源有效集聚
目前,各地将支持创新创业的重点更多转向打造创新资源共享平台,众创空间数量超过690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超过4800家。特别是2016年以来,国务院先后两批在区域、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3个领域启动了120个“双创”示范基地建设,逐渐成为区域创新高地。
上述负责人表示,通过“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创业带动就业水平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不断增强,产业创新发展后劲不断夯实,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据统计,2018年,区域示范基地初创企业新增就业超过71万人,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示范基地带薪兼职创业人员约2400人,分别增长约32%和49%。区域示范基地技术合同成交额72亿元,高校和科研院所示范基地成果转化交易额74亿元,同比增长均超过40%。区域示范基地新登记企业约41万户,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近6700家,分别同比增长约1.15%和31%。“双创”示范基地新增专业化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和载体2600多个,新增载体面积1870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约16%和42%。
《金融时报》记者获悉,为继续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国家发改委将重点在“6个新”上下功夫,即培育更具活力的创新创业“新生态”,打造更强劲的创业带动就业“新动力”,构筑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新高地”,探索金融服务创新创业的“新模式”,畅通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新渠道”,建设创新创业资源共享的“新平台”。
多部门施策将“双创”进一步引向深入
近期,多部门结合各自工作提出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把“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引向深入。
人民银行发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下一阶段,将加大对创业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同时,持续研究金融支持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妇女等重点人群创业就业的政策措施。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表示,在稳就业方面,国家发改委将通过创业带动就业,深入推进实施“双创”升级版,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介绍称,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进一步以企业为核心配置创新资源,推进各类创新载体建设,探索新型创新模式,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动力。比如,加强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的培育和推广工作,依托重点实验室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引导产业投资基金、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支持。
“当前我国经济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对科技创新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负责人杨咸武说,科技部将联合有关部门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推动企业加快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提升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