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首份全面、科学的发展规划已于近日出炉。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1年,建立健全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四梁八柱”,实现金融科技应用先进可控、金融服务能力稳步增强、金融风控水平明显提高、金融监管效能持续提升、金融科技支撑不断完善、金融科技产业繁荣发展。业界普遍认为,金融科技将由此驶入规范发展的高速公路。
从加强金融科技战略部署、完善顶层设计,到赋能金融服务提质增效、增强风控能力,再到强化金融科技监管、夯实基础支撑,《规划》确定的六方面重点任务,从长远视角着手,致力于引导金融科技从无序到规范,构建多层立体的金融科技发展体系,同时平衡安全与效率,守住风险底线。
“效率”是金融科技的代名词。正是拥有创新、高效、智能等优势,金融科技逐渐成为了商业银行和互联网公司的数字化竞技场。去年10月份,毕马威和H2 Ventures发布的《全球金融科技100强》显示,蚂蚁金服、京东数科、度小满金融以及陆金所等位列前十。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对金融科技的资金和人员投入也在加大。据悉,去年银行的科技总投入同比增长13%,信息科技人员同比增长近10%,部分互联网民营银行科技人员占比甚至超过35%。在商业银行视角下,金融科技包含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网络信贷、精准营销等主要内容,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成为商业银行输出金融科技能力、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渠道。据统计,当前有9家银行设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不少暂无设立子公司打算的银行也已牵手金融科技公司,实现合作共赢。
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实现金融科技应用,金融科技最本质的作用是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在蚂蚁金服集团数字金融事业群总裁黄浩看来,金融科技是除了国家宏观政策以外推动普惠金融的最佳手段。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也表示,金融科技并没有改变任何金融传统的宗旨以及安全原则。
专家认为的金融本质指的是金融要服务于实体经济,而金融科技作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手段,自然也要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即《规划》指出的“将金融科技打造成为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与效率”。从众多银行的实践来看,金融科技已经成为解决民营、小微企业信息不透明、信用风险高、审核放款慢等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有效工具。比如,招商银行建立的“零售信贷工厂”,通过复杂工作简单化、作业流程标准化、流程管理模块化、风控手段多元化等方式,大大提升了作业标准化水平,提高了业务处理速度和风险管控效果。
此外,无论科技如何发展,首先要保证的是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金融科技促使金融业务与技术紧密融合,但不合理应用也可能带来一系列风险,比如数据安全、用户隐私安全、信息系统安全等。在金融科技的发展过程中,忽略“安全”,滥用技术的事件也曾发生。对此,黄奇帆曾在第三届中国金融四十人伊春论坛上表示,互联网金融系统要吸取P2P行业发展的深刻教训,绝不能违背金融的基本特征,必须持牌经营,不能“无照驾驶”。
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大背景下,加强对金融科技的监管尤为重要。央行科技司司长李伟表示,发展金融科技要把保障金融安全作为底线和红线。《规划》对金融科技的监管也着墨较多,提出要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建立健全监管基本规则体系,增强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和穿透性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规划》发布前不久,《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到,“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支持在深圳开展数字货币研究与移动支付等创新应用”。央行在2019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中也提出,要因势利导发展金融科技,加快推进我国法定数字货币(DC/EP)研发步伐,跟踪研究国内外虚拟货币发展趋势。
“从2014年到现在,央行数字货币(DC/EP)已经研究了5年。去年开始,数字货币研究所的相关人员已经在进行相关系统开发,央行数字货币现在已经‘呼之欲出’。”央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在第三届中国金融四十人伊春论坛上介绍说。央行副行长范一飞此前在文章中透露了央行数字货币的相关安排:采用双层运营体系,以账户松耦合的方式投放,坚持中心化的管理模式 ,现阶段注重M0替代,对智能合约保持审慎态度等。
Libra再度提升了数字货币的热度。不过,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邵伏军认为,未来数字货币的发展,最大可能是基于国家信用的央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法定数字货币具有提升货币运行监控、丰富货币政策手段、提升支付效率和交易流程智能化水平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