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承包经营的确权登记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护农民土地权益、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健全农村治理体系的基础。是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的前提,有利于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和土地经营权的流转。通过调研。发现实践中有几个难点影响了确权效率、制约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进程。
土地权属调查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涉及的土地面积大、户数多、且农户承包地块分散、土地质量差异大,地形不一,空间标记存在困难,确权任务繁重。以金州辖区为例,仅2015年在6个涉农街道需要确权的总面积为20.8万亩,乡镇街道相关工作人员数量少,登记工作力不从心。同时,由于种种历史遗留问题,造成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空间位置不明,给确权工作带来困难。
土地面积厘清难。由于各村干部及农户人口变化大,农户实际耕种的承包地,自留地等土地难以区分类别,容易造成承包地的总面积增大,影响了确权面积的准确。1998年农村土地二轮包时,土地是按面积平均发包到人,由于在不同区域土质差异大,按照地力肥瘦折扣标准计算后,相同承包人口家庭,土质关的承包土地面积相对较宽,土质好的面积相对少,使得目前确权实测后各户人均面积不一致,导致按照实测面积据实确权难以顺利推进。
档案资料证明难,一是第二轮延包时部分农户土地承包信息登记不准确,“四至”不清,位置不明,面积不准,二是在土地农田,农户间互换田地后,却没有及时完善相关手续,造成农户承包证书上的地块面积与实际面积不一致的证地不符。三是承包台账和承包合同中对土地面积等信息记载不相吻合,承包经营权证没有以承包合同中的信息登记内容为依据,而是以台账为依据,造成登记信息不准确。
土地纠纷解决难,近年来,随着国家取消农业税,给予粮食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以及新农村建设土地占用增加,农村集体土地价值上升,农民对土地确权利益期望增多,在确权过程中承包土地权属争议和纠纷渐渐增多,尤其是二轮延包遗留问题使得复杂多样的土地承包纠纷在此次确权过程显现出来,且目前村委会和乡镇经营管理指导站主要承担基层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调解,协调解决难度非常大,影响土地承包确权的落实。
社会效用发挥难。对于已经确权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由于配套机制滞后,在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银行融资等方面的作用尚未发挥。一是尚未建立专业的土地经营权评估机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价值是金融机构授信贷款额度的基础,而目前辖区尚无专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价值评估机构的Xp有专业资质的评估人员。二是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土地流转中介机构和土地仲裁机构,在借款人出现经营风险,缺乏偿还能力时,给土地承包经营权处置带来一定困难,土地经营承包权登记缺乏法律效力,金融机构债权难以得到保护。
针对目前农村土地承包确权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应把握关键环节,深入权属调查,提高确权登记认可度,做细做实,有效调解纠纷,提高确权登记签字率,健全配套机制,提高抵押融资率(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金州新区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