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传导机制
来源:金融时报 2016年4月14日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部分省(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分析研究当前经济运行情况,并对做好下一步经济工作提出要求。李克强总理指出,要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更好畅通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传导机制,用市场化债转股等方式,逐步降低企业杠杆率。
在一季度经济数据即将公布之际,本次座谈会提出要“更好畅通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传导机制”,对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作出新的部署。可以说,在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前提下,要更好地畅通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传导机制,需要以“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为目标,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注重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畅通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传导机制,需要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为目标,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术上要抓住关键点,打好歼灭战,主要是要抓好“五大重点任务”。
为此,更好地畅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渠道,就需要扎实做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结构性改革的金融服务工作。围绕去产能,要优化信贷结构,引导资金流向,防范金融风险;围绕去库存,关键是要因地施策,做好住房金融工作;围绕去杠杆,要通过市场化举措,改善融资结构;围绕降成本,要打好“组合拳”,创造利率正常化的政策环境;围绕补短板,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全面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应当说,围绕五大任务目标,通过“加减乘除”,可以更有针对性地畅通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传导渠道。
畅通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传导机制,必须要以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为途径,推动金融业健康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一直处于改革浪潮的前沿,借助一系列改革举措,我国金融业在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的同时,更为实体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不容否认,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金融业依然存在不少体制机制性障碍,金融市场的结构失衡、功能不全和“金融抑制”等弊端亟待破除。
大力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不论是在“十三五”规划《纲要》还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都被重点关注。而金融改革的重心就是要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来推进。要破除阻滞金融传导渠道的因素,需要继续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资本市场改革,完善保险制度体系,并改革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制。
畅通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传导机制,关键是要提高金融效率,增强金融服务能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枢纽。要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畅通传导机制,就要抓住全面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这一关键点,以深化金融改革为途径,打好结构性改革攻坚战。
全面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首先要继续深化汇率和利率市场化改革,通过价格杠杆、通过市场的“无形之手”,达到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效果,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另一方面要完善和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特别是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利率的价格杠杆功能将进一步增强,这需要建立健全与市场相适应的利率形成和调控机制,提高央行调控市场利率的有效性,推动货币政策调控方式由数量型为主向价格型为主转变。
与此同时,要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畅通传导机制,还要继续优化融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通过市场化手段降低杠杆率。当前,我国社会融资依然以银行贷款这一间接融资渠道为主,融资结构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供给侧改革。这就需要进一步优化银行贷款结构,促进经济结构调整,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提升股权融资比重,发挥好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
总体来看,在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不断增多、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的背景下,金融业支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的力度仍需加码,政策传导渠道需要进一步畅通,其中的关键就是要围绕目标,深化改革,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