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微金融机构联席会近日发布的《2015年中国小微金融机构竞争力发展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15年小微金融机构,尤其小额贷款公司,经营费率和不良率均上升,与此同时,贷款余额、总资产以及净资产增长率大幅下降,简而言之,小贷结束高速扩张,进入低速增长阶段。
报告收集了7576家小微金融机构资料,约八成为小贷机构。报告显示,2015年小贷公司总资产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以及贷款余额增长率分别同比下降17个、8个以及14个百分点,至5.45%、5.09%和1.47%;贷款收益率、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同比下降3.5个、0.5个和1个百分点。小贷的不良也在上升。
宁波市小贷协会专职副会长周昌然表示,小贷公司目前没有全国统一的不良贷款统计标准和系统,大家都在估测。
经济下行背景下,惜贷明显是行业普遍的感受,多位小贷公司人士表示,仍有项目可以放,但十分谨慎。悲观者认为小贷行业已经到了兴衰存亡时刻,乐观者认为还有地方股权交易中心等资本市场力量可以借力。如何转型成为行业共同呼声,行业不少从业者、甚至监管者表示感到迷茫。
回顾近年小贷以及P2P行业发展,普华永道香港资本市场部高级经理陈达亮提醒小贷公司谨慎对外资本市场运作,“资本市场上的钱不好拿,每一块钱恨不得有三倍收益率,但小贷业务本身支持不了这样的资本增殖速度,换而言之,小贷公司走向资本市场要很谨慎”。
此外,增值税征收在即,6%的税率在业内人士看来又是对小贷的一击。陈达亮表示,首先,针对利息收入6%的增值税要交到贷款逾期90天后;其次贷款行业的增值税不能作为进项抵扣,供应链金融角度,如果通过供销方式结算货款成本更低,就不会向小贷公司借钱。
面对行业不景气,有小贷表示通过降低单笔贷款金额等方式降低风险;对于如何+互联网,包括国资背景在内的小贷公司表示还在摸索中;业内人士预计P2P等互联网金融业态冲击下,小贷的地域限制或将放松。实际上,已经有地方政府出台较为宽松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