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融8月30日公布的2016年中期业绩公告显示,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中国华融经营业绩继续实现快速增长,资产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集团协同效应明显提升。
资产规模持续扩大
根据中国华融发布的公告,今年上半年,中国华融总资产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人民币10732.2亿元,较年初增长23.9%;净资产1316.5亿元,较年初增长10.8%。
记者从中国华融获悉,近7年来,中国华融总资产增长32倍,净资产增长7.5倍,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净利润增长41倍,公司成长性良好。
从盈利能力来看,数据显示,中国华融净利润达128.5亿元,同比增长30.2%。年化平均股权回报率达21.6%;集团股份制改制以来累计缴纳利税近300亿元,成为行业利税大户。2016年上半年,中国华融各大业务板块协调发展,净利润保持高速增长,较上年同期增长30.2%,达128.5亿元,其中归属于本公司股东净利润达111.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2.8%;年化平均股权回报率达21.6%,股东回报良好。
据悉,2012年公司股份制改制以来,中国华融累计缴纳各项利税近300亿元,有效履行了央企社会责任,支持国民经济发展。中国华融已发展成为中国“资产规模最大、盈利能力最强、实现利润最多、股权回报良好、金融牌照齐全、总市值最高”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中国华融股价表现总体平稳、跑赢大市,截至6月30日收盘总市值达1196亿港元,入选富时中国50指数及恒生中国H股金融行业指数两大重要指数指标,公司价值得到投资者广泛认同。
不良资产主业保持优势
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双率”有所上升,为处置不良资产为主业的AMC提供了机会。
中国华融继续巩固在不良资产处置领域的优势,加大收购处置的力度,不断创新处置手段。数据显示,中国华融收购处置类业务新增规模762.6亿元,同比增长363.5%。2016年上半年,中国华融牢牢把握市场供给增加的有利机遇,积极推进“大客户战略”,灵活设计交易结构,对接商业银行不同的处置需求,加大不良资产包收购力度,新增收购规模大幅增加,收购处置类业务净收益达人民币13.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3.3%。
金融服务业务是集团构建综合性资产管理业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资产管理和投资业务是集团不良资产经营管理业务的延伸和补充,同时也是集团为客户提供多元化资产管理服务和投融资服务的重要功能性平台。
在继续做大做强不良资产主业的同时,中国华融注重三大板块的均衡发展。金融服务业务稳步发展,资产总额达4314.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4%。资产管理与投资业务快速增长,实现税前利润34.3亿元,同比增长65.3%。
创新引领提升集团业务协同
当前我国面临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犹存,对AMC的发展提出挑战。然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以及去产能、去库存也为AMC提供了机遇。
中国华融董事长赖小民预计,2016年下半年全球经济运行总体仍较为低迷,将继续处于再平衡调整期,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发展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下半年中国政府将坚持稳中求进的发展思路,继续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稳定宏观政策取向。
赖小民表示,面对机遇和挑战,中国华融将紧密结合中国在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等进程中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充分发挥不良资产经营管理的专业优势和综合金融服务优势,大力支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创新业务发展模式,利用多种市场化手段,做大做优不良资产收购处置业务,不断夯实行业领先地位;二是努力把握国家重大经济战略和产业优化重组市场机遇,加大对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产业和行业、转型升级的传统行业和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企业等的金融服务支持;三是加强集团业务协同,积极运用综合化金融手段,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