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经济数据回升一致,8月份金融数据全面回升。央行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8月末,M2余额同比增长11.4%,增速比上月末高1.2个百分点。
昆仑银行战略投资与发展部总经理助理李建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M2较上个月有所回升,说明货币供给仍然保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区间,并没有出现大的波动。
李建军表示,M2增速的提高和贷款的超预期增加有一定关系。8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9487亿元,高于市场7100亿元左右的平均预期,在上个月单月新增贷款创下近年新低的情况下环比大幅反弹。
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长成主力
贷款数据显示,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长成为主力,占比攀升至年内第二高位,反映了前期房地产销售火爆对房贷的拉动作用。
数据显示,8月份住户部门贷款增加675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46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286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120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172亿元,中长期贷款减少80亿元。李建军表示,这说明房地产市场贷款需求旺盛,但实体经济贷款仍然增长有限,值得关注。
继今年4月份后,企业部门再次出现短期和中长期信贷当月双双负增长。然而,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陈冀向记者表示,从7月份、8月份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情况来看,7月份约为4000亿元,8月份约为8394亿元,其中,置换发行规模可能接近9000亿元。平均来看,债务置换对于7月份、8月份形成的负面影响可能达4000亿元以上。因而,当前企业信贷需求并非数据双双负增长所表现的那样微弱。
但从企业中长期融资的表内表外结构来看,分析人士表示,2016年以来表内融资占比持续下滑,8月份已降至负值,这既反映了金融脱媒的趋势,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表内融资价格较为昂贵,促使企业更倾向于表外融资且提前偿还表内融资,因此,在加强对表外融资监管的同时,降低表内融资成本仍有必要。
社会融资规模呈现较大幅度反弹
社会融资规模方面,8月份当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4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3600亿元。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8月份新增社会融资为年内第三高,新增贷款为年内第四高,表明7月社会融资的大幅减少并非趋势性下滑。
陈冀称,8月份社会融资呈现较大幅度反弹,主要是因为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扰动因素大幅削弱。8月份,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小幅负增长,单月负增长仅377亿元,对于单月社会融资新增数据的拖累也大幅削弱。
“然而,当剔除掉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这一扰动因素后,各类社会融资并未出现尤为突出的巨大变化。企业债和非金融企业股权融资随着市场的趋于平稳,目前也呈现相对平稳增长。”陈冀表示。
M1与M2增速差有所收窄
8月末,M1增速仍然较快,同比增长25.3%,增速比上月末低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16.0个百分点。李建军表示,这说明市场仍然对持有现金的动机较为强烈,这一方面是因为持币成本较低;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的投资资产有限,并有防范流动性不足的动机存在。
也有分析人士注意到,8月M2同比回升,M1同比下降,M1、M2剪刀差半年来首次收窄。
不过,陈冀表示,M1尽管受到同比基数小幅上升影响,但未出现明显减速,而当月贷款增长反弹推动了M2增速小幅反弹,进而M1与M2增速差有所收窄。
另有分析人士表示,从全球来看,降息周期内剪刀差上升是普遍现象,但不会长期持续,M1、M2剪刀差收窄将有助于为后续货币政策营造平稳的环境。
信贷需求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
新增信贷数据的起伏,间接反映了当前实体经济对于资金需求的结构状况。陈冀认为,综合来看,当前信贷需求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促进资金落到实处的任务依然艰巨。在目前流动性供给向实体经济运用转化效率呈下降趋势的背景下,要缓解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更多地应从供给侧加大力度培育新兴产业,形成新的资金需求洼地。因而,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应继续保持稳健,并为供给侧改革营造松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由于物价较为稳定,美联储加息仍然未定,预计货币政策仍然会以稳健为主。”李建军还提到,近期央行对于市场流动性较为重视并进行了一些短期操作。在14天期逆回购重启、3个月MLF缺席后,近期央行重启了28天期逆回购操作。
李建军表示,未来利用多种货币工具特别是短期工具调节流动性的可能性较大,定向支持也是一个可能的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