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重回“2时代” PPI大幅上升
来源:金融时报 2016年11月10日
国家统计局11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1%,结束连续4个月的“1时代”,重返“2时代”。另外,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上涨0.7%,同比上涨1.2%,同比涨幅比上月扩大1.1个百分点。
CPI未体现通胀压力
10月份CPI同比上涨2.1%,是自CPI同比涨幅在今年8月份降至1.3%,刷新10个月新低后,连续两个月出现回升。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表示,10月份CPI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对比基数相对偏低。分项来看,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7%,涨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7%,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对于CPI持续上涨是否将带来通胀压力,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报告认为,前期市场流动性保持充裕对CPI形成支撑,当前并没有出现明显的通胀压力,但在供求关系和投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部分供需偏紧的食品价格可能出现快速上涨,需要引起重视。
展望后期,分析人士认为,在不出现极端灾害天气的情况下,预计未来一段时间物价涨幅将略有上行,但总体将保持稳定。
华创证券报告指出,目前猪肉供给依旧处于较低水平,后期随着需求的逐步上升,猪肉价格仍有上涨空间;今年天气较往年寒冷,蔬菜价格也有望出现超季节性上涨;近期除了上游工业品价格持续上涨外,一些基本的农产品价格也出现了持续上涨,随着PPI的持续回升,对CPI的传导也可能更加明显,目前的CPI并非高点,后期CPI仍将面临上行压力,预计年末有望上行至2.4%左右。
国金证券分析师边泉水认为,展望未来,CPI将相对温和上涨,预计全年呈“V”形走势。具体看,食品类中菜篮子批发价格指数同比连续两个月上涨,涨幅扩大至4.2%,其中猪肉批发价格指数同比涨幅扩大,而蔬菜批发价格指数同比增速跳升至14.5%。非食品类中,节假日因素扰动导致部分服务价格仍然上涨。预计CPI仍将温和波动,全年呈“V”形走势。
PPI涨幅继续扩大
PPI方面,10月份涨幅比上月扩大1.1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同比上涨15.4%,涨幅比上月扩大11.3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石油加工业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3.1%、3.7%和3.6%,涨幅比上月分别扩大3.0个、2.5个和3.6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同比由降转升,上涨2.0%。“据测算,上述五大主要行业合计影响PPI同比上涨约1.4个百分点,是带动PPI同比上涨的主要因素。”余秋梅表示。
而这些行业也是影响9月份PPI走高的主动力。9月份PPI同比上涨0.1%,是自2012年3月份以来首次由负转正,结束了54个月连续下降态势。除了持续的去库存、去产能因素外,国家统计局表示,增长也归因于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以及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的上涨。
有分析认为,去产能的顺利推进,无疑是近来PPI涨幅不断扩大的重要影响因素。近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等行业协会和各地方政府纷纷表态,将提前完成全年任务。另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也直接带动国内商品价格走高。
有专家预计,未来一段时间PPI将持续改善,低基数因素以及周期性增长动力仍然强劲将是重要推动力。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表示:“从价格上看,目前的PPI仍然没有完全反映黑色系商品的涨幅,同时基数效应将持续推高PPI,若四季度黑色系商品没有大幅下跌,则PPI突破2%几乎是必然。”不过,由于上涨扰动性因素,长期变化还取决于整体经济走势,但基于对基本面的判断,PPI并不会大幅增长。